WFU
顯示具有 流鼻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流鼻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關於洗鼻你一定要知道的事情(下):洗鼻子要怎麼洗?一步一步告訴你!


作者:劉承信醫師(
Cheng Hsin Liu, MD


洗鼻子聽起來很嚇人,但其實很輕鬆;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很簡單。我們從小是父母洗澡,到長大自己洗澡,已經完全習以為常,一邊洗澡想事情哼歌都可以。而洗鼻子,只要稍加練習,也可以輕鬆洗鼻,但大概沒辦法一邊哼歌啦哈哈。


洗鼻子聽起來很嚇人,但其實很輕鬆;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很簡單。我們從小是父母洗澡,到長大自己洗澡,已經完全習以為常,一邊洗澡想事情哼歌都可以。而洗鼻子,只要稍加練習,也可以輕鬆洗鼻,但大概沒辦法一邊哼歌啦哈哈。

廢話不多說,網路資訊、衛教文章介紹已經一大堆,直接逐步說明給你聽。
還沒有看過上一篇的人也可以先看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私款起來!





洗鼻子第一步:家私傳好,準備一個洗鼻器先!



擠壓推注型:針筒式、NeilMed耐而美塞那靈、U-MEDENEMA優美洗鼻擠壓球  最大的好處是方便使用直觀、清洗方便(擠壓球除外!)、攜帶最便利、小兒接受度相對高,網路一堆影片用這針筒就可以洗出一堆鼻涕,誠所謂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壞處是水量控制困難、需要自己沖泡、開口小放鹽巴或水不方便、技巧控制上個人並不習慣。  針筒式在台灣一般醫療用品器材有時候比較難找,可以上網看看;另外優美洗鼻擠壓球在使用過程比我想的不穩定,然後洗完後的水非常難清= =   重力下流型:Mycare邁康、SK士康、其他洗鼻壺  最大的好處是水流穩定、大港、洗鼻徹底,方便使用;網路上有醫師特別推薦此類產品,我自己覺得多數病人都適用,鼻孔貼合度佳。壞處是仍得自己沖泡,有些人覺得溺水感稍微明顯,沖完後有些人覺得滯留感多一點點,我自己覺得不會。  這兩個牌子基本上一樣,手感組裝看個人喜好,個人覺得Mycare在控制流量上、瓶身開口上都更好用一點。  壓力噴灑型:Physiomer舒喜滿  最大好處是法國原裝超省事免沖泡,網路衛教影片完整,有一般型、加強型、高張型、溫和型,我自己只用過前兩個,對於局部血塊分泌物清除效果不錯,我很多病人用這個反應也很好;壞處是費用高,流量較小壓力較大初始刺激感較強,另外就是我覺得噴嘴跟鼻孔沒有很合。  關於這種省事型的懶人我在使用過所有洗鼻器以後還是覺得不錯,對於不需要長期洗鼻的朋友,水溫水量濃度對我來講都太煩了,所以如果只是術後短期使用,保險又有給付的情形,個人覺得或許是個方便的選擇。  電子脈動型:未列出比較(因為全部買太貴了,唯一有買的是小朋友用的大象機,要放到小朋友鼻孔都很難,所以未知效果XD)


身為一個耳鼻喉科醫師,秉持著嘗試的精神,基本上耳鼻喉科相關的檢查或處置我都自己嘗試了一番,洗鼻器當然也不能例外。教課書當中強調,大水量、低強度更能將生理食鹽水或清洗液深入鼻竇鼻腔,然後舒適方便的洗鼻也很重要,到底哪個才是最好的選擇呢?

洗鼻器成百上千種,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流行,牌子實在太多,大概的分類與台灣常見的有以下:

擠壓推注型針筒式、NeilMed耐而美塞那靈、U-MEDENEMA優美洗鼻擠壓球

最大的好處是方便使用直觀、清洗方便(擠壓球除外!)、攜帶最便利、小兒接受度相對高,網路一堆影片用這針筒就可以洗出一堆鼻涕,誠所謂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壞處是水量控制困難、需要自己沖泡、開口小放鹽巴或水不方便、技巧控制上個人並不習慣

針筒式在台灣一般醫療用品器材有時候比較難找,可以上網看看;另外優美洗鼻擠壓球在使用過程比我想的不穩定,然後洗完後的水非常難清= = 

重力下流型Mycare邁康、SK士康、其他洗鼻壺

最大的好處是水流穩定、大港、洗鼻徹底,方便使用;網路上有醫師特別推薦此類產品,我自己覺得多數病人都適用,鼻孔貼合度佳。壞處是仍得自己沖泡,有些人覺得溺水感稍微明顯,沖完後有些人覺得滯留感多一點點,我自己覺得不會。

這兩個牌子基本上一樣,手感組裝看個人喜好,個人覺得Mycare在控制流量上、瓶身開口上都更好用一點。

壓力噴灑型Physiomer舒喜滿

最大好處是法國原裝超省事免沖泡,網路衛教影片完整,有一般型、加強型、高張型、溫和型,我自己只用過前兩個,對於局部血塊分泌物清除效果不錯,我很多病人用這個反應也很好;壞處是費用高,流量較小壓力較大初始刺激感較強,另外就是我覺得噴嘴跟鼻孔沒有很合。

關於這種省事型的懶人我在使用過所有洗鼻器以後還是覺得不錯,對於不需要長期洗鼻的朋友,水溫水量濃度對我來講都太煩了,所以如果只是術後短期使用,保險又有給付的情形,個人覺得或許是個方便的選擇。

電子脈動型:未列出比較(因為全部買太貴了,唯一有買的是小朋友用的大象機,要放到小朋友鼻孔都很難,所以未知效果XD)


擠壓推注型:針筒式、NeilMed耐而美塞那靈、U-MEDENEMA優美洗鼻擠壓球  最大的好處是方便使用直觀、清洗方便(擠壓球除外!)、攜帶最便利、小兒接受度相對高,網路一堆影片用這針筒就可以洗出一堆鼻涕,誠所謂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壞處是水量控制困難、需要自己沖泡、開口小放鹽巴或水不方便、技巧控制上個人並不習慣。  針筒式在台灣一般醫療用品器材有時候比較難找,可以上網看看;另外優美洗鼻擠壓球在使用過程比我想的不穩定,然後洗完後的水非常難清= =   重力下流型:Mycare邁康、SK士康、其他洗鼻壺  最大的好處是水流穩定、大港、洗鼻徹底,方便使用;網路上有醫師特別推薦此類產品,我自己覺得多數病人都適用,鼻孔貼合度佳。壞處是仍得自己沖泡,有些人覺得溺水感稍微明顯,沖完後有些人覺得滯留感多一點點,我自己覺得不會。  這兩個牌子基本上一樣,手感組裝看個人喜好,個人覺得Mycare在控制流量上、瓶身開口上都更好用一點。  壓力噴灑型:Physiomer舒喜滿  最大好處是法國原裝超省事免沖泡,網路衛教影片完整,有一般型、加強型、高張型、溫和型,我自己只用過前兩個,對於局部血塊分泌物清除效果不錯,我很多病人用這個反應也很好;壞處是費用高,流量較小壓力較大初始刺激感較強,另外就是我覺得噴嘴跟鼻孔沒有很合。  關於這種省事型的懶人我在使用過所有洗鼻器以後還是覺得不錯,對於不需要長期洗鼻的朋友,水溫水量濃度對我來講都太煩了,所以如果只是術後短期使用,保險又有給付的情形,個人覺得或許是個方便的選擇。  電子脈動型:未列出比較(因為全部買太貴了,唯一有買的是小朋友用的大象機,要放到小朋友鼻孔都很難,所以未知效果XD)


利益揭露:沒在跟你業配。大多數洗鼻器來源是透過Physiomer舒喜滿洗鼻器的業務與高醫樓下的杏一醫療用品店長,跟各家常見廠商申請試用而來;NeilMed耐而美塞那靈洗鼻器則是參加顏面整型醫學會時廠商攤位的試用品;Mycare邁康洗鼻器是我個人購入。除以上試用品以外無任何金錢利益或贊助,只代表個人使用經驗。

洗鼻子的第二步:準備洗鼻鹽


一般而言,洗鼻器都會有相配和的洗鼻鹽可以購買,亦可以自己買無碘鹽泡製。有些人還會使用其他添加物,建議除了有實驗認證的添加物,其他還是以生理食鹽水為準。

洗鼻子的第三部:準備臉盆或到洗手台


有些人會趁著洗澡的時候順便洗鼻,也是一個方式。


買了洗鼻器不會用?我教你~



泡!:洗澡水先放好,洗鼻水要先泡好2.沖!:彎腰、歪頭、嘴呼吸


泡!:洗澡水先放好,洗鼻水要先泡好


(1)濃度建議: 先買(泡)個等張生理食鹽水(0.9%)試試看吧!  絕大多數的研究與建議或使用生理食鹽水。等張濃度生理食鹽水(0.9%)與高張濃度的比較在近期有更多論文,有越來越多研究認為高張高濃度的生理食鹽水會有更好的效果,但還沒有到定論。我自己建議初學者用等張生理食鹽水就可以有足夠的效果。   目前有些實驗會添加木糖醇(Xylitol)來抗菌與增加免疫、玻尿酸鈉(Sodium Hyaluronate)、木葡聚醣(Xyloglucan)來降低細菌附著,以及含有中草藥成份的洗鼻劑,目前零星研究都有著不錯的效果。    有洗總比沒洗好,剛開始不用學習怎麼泡製,直接買現成的生理食鹽水試試看;進階一點可以買洗鼻鹽按照商品上的說明沖泡;再更省一點可以購買無碘鹽溶在殺菌過後的水裡(如4.5g鹽巴溶解在500ml水裡即可製備成等張生理食鹽水)  (2)水溫建議:比室溫略溫即可,方便舒適更重要!  根據研究,不管是40度的溫水或室溫的水都可以增加鼻纖毛擺動,所以這幾年的建議會以室溫或微溫,感覺方便舒適即可。25-35度最剛好,不然低溫太刺激、高溫會燙鼻。  (3)水質建議:無菌操作很重要   使用煮沸或殺菌過的水會是比較好的方式,或是直接購買生理食鹽水或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 Ringer’s soultion)。在鼻竇手術過的病人,無菌的洗鼻更重要唷。


(1)濃度建議: 先買(泡)個等張生理食鹽水(0.9%)試試看吧!

絕大多數的研究與建議或使用生理食鹽水。等張濃度生理食鹽水(0.9%)與高張濃度的比較在近期有更多論文,有越來越多研究認為高張高濃度的生理食鹽水會有更好的效果,但還沒有到定論。我自己建議初學者用等張生理食鹽水就可以有足夠的效果。

目前有些實驗會添加木糖醇(Xylitol)來抗菌與增加免疫玻尿酸鈉(Sodium Hyaluronate)木葡聚醣(Xyloglucan)來降低細菌附著,以及含有中草藥成份的洗鼻劑,目前零星研究都有著不錯的效果。 

有洗總比沒洗好,剛開始不用學習怎麼泡製,直接買現成的生理食鹽水試試看;進階一點可以買洗鼻鹽按照商品上的說明沖泡;再更省一點可以購買無碘鹽溶在殺菌過後的水裡(如4.5g鹽巴溶解在500ml水裡即可製備成等張生理食鹽水)

(2)水溫建議:比室溫略溫即可,方便舒適更重要! 

根據研究,不管是40度的溫水或室溫的水都可以增加鼻纖毛擺動,所以這幾年的建議會以室溫或微溫,感覺方便舒適即可。25-35度最剛好,不然低溫太刺激、高溫會燙鼻。 

(3)水質建議:無菌操作很重要 

使用煮沸或殺菌過的水會是比較好的方式,或是直接購買生理食鹽水或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 Ringer’s soultion)。在鼻竇手術過的病人,無菌的洗鼻更重要唷。

沖!:彎腰、歪頭、嘴呼吸



(1)彎腰:其實是身體前傾、眼看腳尖的這個角度即可,當然搭配洗手台高度可以彎腰無妨。除了清洗深入鼻竇以外,可以避免造成嗆咳;清洗的食鹽水流到嘴巴大概無法避免,但彎腰可以避免流到喉嚨造成嗆咳。  (2)歪頭:歪頭主要也是為了讓清洗的食鹽水可以從另一邊的鼻孔流出,通常會建議洗鼻器放入的鼻孔是在比較高的那側,也就是離地較遠的那側。這樣的做法也可以減少耳咽管的刺激。  (3)嘴呼吸:張口呼吸可以將讓軟齶與後咽關閉(Velopharynx),使得洗鼻時清洗液更不會跑到口咽喉造成嗆咳。


鼻竇手術後因打開了鼻竇開口成為開放性通道,最標準的其實是「跪姿,頭抵地板」的方式來洗鼻,可以達到最深入鼻竇的效果(特別是上頜竇與額竇)。但基本上的洗鼻子不需要這麼嚴苛,掌握動作「彎腰、歪頭、嘴呼吸」即可。

(1)彎腰:其實是身體前傾、眼看腳尖的這個角度即可,當然搭配洗手台高度可以彎腰無妨。除了清洗深入鼻竇以外,可以避免造成嗆咳;清洗的食鹽水流到嘴巴大概無法避免,但彎腰可以避免流到喉嚨造成嗆咳

(2)歪頭:歪頭主要也是為了讓清洗的食鹽水可以從另一邊的鼻孔流出,通常會建議洗鼻器放入的鼻孔是在比較高的那側,也就是離地較遠的那側。這樣的做法也可以減少耳咽管的刺激

(3)嘴呼吸:張口呼吸可以將讓軟齶與後咽關閉(Velopharynx),使得洗鼻時清洗液更不會跑到口咽喉造成嗆咳。

等到這些準備姿勢完成之後,就可以開始洗鼻子啦!建議水量從小到大、從外側到內側來增加適應時間、減少衝擊感唷。


擤!:輕柔將鼻內的水排出


洗完之後,部分液體可能暫時停留在鼻竇與鼻腔當中,有時候隔一陣子才會慢慢排出。洗完後可以緩慢搖晃頭部,透過輕柔的鼻部按摩與擤鼻涕,將水擤出來


洗鼻很容易,還有幾個小叮嚀要注意!



洗鼻器的清洗很重要、通常一天1-2次即可洗鼻子有什麼危險性嗎?  (1) 跑錯位置:軟齶關閉不全容易嗆到,如沖洗時可能因為壓力姿勢的因素,跑進耳咽管造成中耳炎、耳痛,亦可能造成頭痛、鼻子痛。  (2) 過度刺激:可能跟加入的添加物與過高濃度的鹽水,又或者是過高過低的溫度,造成粘膜腫脹的刺激感。另外也有少數人因為鼻黏膜較薄,高速沖洗時可能會有流鼻血的現象,通常會自然痊癒。  (3) 感染:沒有消毒的瓶子可能會將細菌病毒沖洗到鼻竇鼻腔深處,甚至造成嚴重的鼻部、耳朵甚至腦部的感染。


洗鼻器的清洗很重要

洗鼻器要每次清洗消毒風乾,以免瓶口滋生細菌(格蘭氏陰性菌),若將細菌沖洗入鼻竇可就不好了。一般而言建議約3-6個月更換一次瓶子唷

到底多久洗一次?

洗鼻子不是多多益善,通常一天1-2次即可,真的塞得很嚴重部分病人或可以嘗試再增加次數。清洗完後加上鼻噴劑,對治療更有效果。

洗鼻子有什麼危險性嗎?

(1) 跑錯位置軟齶關閉不全容易嗆到,如沖洗時可能因為壓力姿勢的因素,跑進耳咽管造成中耳炎、耳痛,亦可能造成頭痛、鼻子痛。

(2) 過度刺激可能跟加入的添加物與過高濃度的鹽水,又或者是過高過低的溫度,造成粘膜腫脹的刺激感。另外也有少數人因為鼻黏膜較薄,高速沖洗時可能會有流鼻血的現象,通常會自然痊癒。

(3) 感染沒有消毒的瓶子可能會將細菌病毒沖洗到鼻竇鼻腔深處,甚至造成嚴重的鼻部、耳朵甚至腦部的感染

鼻子症狀的困擾我知道,只要掌握訣竅、按部就班的洗鼻,加上適當的飲食、藥物甚至手術治療,相信可以讓鼻子的症狀與困擾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1.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 2020 Feb 20;58(Suppl S29):1-464.  Q1 IF: 3.019
2.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aediatr Respir Rev . 2020 Nov;36:151-158.   Q1 IF: 2.716
3.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alu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pray and irrigation devices within the sinonasal cavities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 2019 Sep;9(9):958-970. Q1  IF: 2.611
4. How does sinus surgery affect topical irrigation distribution?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 2018 Feb;26(1):21-26. doi: 10.1097/MOO.0000000000000429. Q3IF: 1.607
5. Nasal saline irrigation: a clinical update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 2019 May;9 Q1 IF: 2.611
6. Does Heating up Saline for Nasal Irrigation Improve Mucociliary Function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m J Rhinol Allergy . 2018 Mar;32(2):106-111. doi: 10.1177/1945892418762872. Q2IF: 1.943
7. Squeeze bottle versus syringe nasal saline irrigation for 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hinology . 2020 Oct 1;58(5):460-464.  Q1  IF: 3.019


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是偽陰性還是沒有採檢到?新冠肺炎(COVID-19)的篩檢從鼻咽、唾液、口咽、鼻腔,到底哪個比較準確?

 
作者:劉承信醫師(Cheng Hsin Liu, MD


但,難道對於鼻咽的採檢技巧,耳鼻喉科真的就比較專業嗎(連結: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採檢是我們的專業)?如果採檢沒有伸到鼻咽深處,會不會影響到檢查結果?我的陰性採檢結果,會不會其實是「沒有採檢到」呢?


新型冠狀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始發於中國湖北武漢,又稱武漢肺炎。至今(2021.05.21)有超過1億6500萬人得到感染超過344萬人因此疾病死亡死亡率約有2%。而現今仍在感染的治療中的人就有1500萬人,其中有9萬人正在重症加護治療跟死神搏鬥當中。

而過去一年多來的防疫模範生台灣近期疫情在2021年04月底開始急劇升溫進入社區感染,連續一週每天破百本土個案,全台三級警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人如臨大敵,醫療能量受到極大的衝擊與挑戰。

2021年05月18日,我們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陳穆寬院長與新北市醫師公會,召集320位耳鼻喉科醫師表達參與前線篩檢的心志(連結)。身為耳鼻喉專科醫師感到與有榮焉,畢竟身為對上呼吸道瞭若指掌的我們,對於鼻咽喉的採檢駕輕就熟。

但,難道對於鼻咽的採檢技巧,耳鼻喉科真的就比較專業嗎(連結: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採檢是我們的專業)?如果採檢沒有伸到鼻咽深處,會不會影響到檢查結果我的陰性採檢結果,會不會其實是「沒有採檢到」呢


你以為把棉棒伸進鼻子就可以順利採檢到鼻咽嗎?沒這麼簡單~



目前世界上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篩檢的採檢檢體大概有幾種方法,鼻咽採檢、鼻腔採檢、口咽喉嚨採檢、口水採檢法。當中最標準的作法就是鼻咽採檢法,這個做法其實沒有很簡單,而且也容易引發病打噴嚏、嗆咳、鼻出血的副作用。





目前世界上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篩檢的採檢檢體大概有幾種方法,鼻咽採檢、鼻腔採檢、口咽喉嚨採檢、口水採檢法。當中最標準的作法就是鼻咽採檢法,這個做法其實沒有很簡單,而且也容易引發病打噴嚏、嗆咳、鼻出血的副作用。


身為看過並把棉棒或內視鏡伸進成千上萬個病人的鼻子的耳鼻喉科醫師,我覺得對剛開始要篩檢的醫師要能夠正確地採檢到鼻咽是很困難的。鼻咽在鼻孔深處8-10公分左右,也就是說,整個棉棒大概要沒入快三分之二才能達到這樣的深度。  如果照著採檢示意圖,當病人頭上仰的情形,很容易讓採檢棉棒碰到中鼻甲,造成病人反射性地在內心罵幹,頭後仰、人後退,皺眉皺鼻與打噴嚏;而採檢的醫師一看到病人有這樣的反應,也可能會反射性地內心罵幹,怕被噴濺到而身退手縮,這樣的採檢是否能採檢到足夠的病毒量呢?


身為看過並把棉棒或內視鏡伸進成千上萬個病人的鼻子的耳鼻喉科醫師,我覺得對剛開始要篩檢的醫師要能夠正確地採檢到鼻咽是很困難的。鼻咽在鼻孔深處8-10公分左右,也就是說,整個棉棒大概要沒入快三分之二才能達到這樣的深度。

如果照著採檢示意圖,當病人頭上仰的情形,很容易讓採檢棉棒碰到中鼻甲,造成病人反射性地在內心罵幹,頭後仰、人後退,皺眉皺鼻與打噴嚏;而採檢的醫師一看到病人有這樣的反應,也可能會反射性地內心罵幹,怕被噴濺到而身退手縮,這樣的採檢是否能採檢到足夠的病毒量呢?


而針對口咽喉嚨的採檢,如果沒有壓舌版的輔助,針對Modified Mallampati classification 第三級與第四級的病人,本來就很難直接採檢到咽喉,如果病人有嚴重的作嘔反射,醫師又怕被噴濺到的話,我們採檢真的可以深入喉嚨嗎?還是只採檢到口水而已?


而針對口咽喉嚨的採檢,如果沒有壓舌版的輔助,針對Modified Mallampati classification 第三級與第四級的病人,本來就很難直接採檢到咽喉,如果病人有嚴重的作嘔反射,醫師又怕被噴濺到的話,我們採檢真的可以深入喉嚨嗎?還是只採檢到口水而已?


採檢鼻咽、唾液、口咽、鼻腔,位置不同到底不會影響PCR結果?



1. 鼻咽採檢法: 目前最強最準的檢查,雖然各篇研究對於敏感度Sensitivity分析從84.8%到98%都有,不管是普篩陽性率、已確診個案的再確認,其敏感度在很多研究都是最佳,甚至可以拿來當作評估其他採檢位置的比較標準。  有研究提到鼻咽的作法是採檢棉棒插入鼻咽處,輕柔旋轉10-15秒,這樣可以達到非常良好的病毒濃度。鼻咽採檢出來的Ct值也是所有檢查當中最低的(病毒濃度最高),不管是有無症狀、症狀開始後一週內或一週後,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結果。  2. 唾液採檢法: 因為採檢方法多,目前雖然有多篇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不下鼻咽」,但敏感度Sensitivity從75%到94%不等,有著非常廣大的差距。病人唾液的採檢方法成了關鍵因子,如果只是隨便吐吐口水,大概75%左右、如果用喉嚨深處2ml漱口後吐出,則可以上升到85%左右。  目前有篇研究建議病人從上倒吸鼻涕、從下清出深痰後再由檢體盒收集後,幾乎都可以達到甚至勝過鼻咽,上升到95%左右。但唾液檢體的Ct值也都是各樣採檢區域最高的(病毒濃度最低),然而在有症狀一週後,用唾液的敏感度會大幅降低。  有趣的是,在小孩與青少年的唾液病毒濃度跟鼻咽都差不多,跟成人的表現明顯不同;對於難以取得檢體的青少年或小孩,唾液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式。  3. 口咽喉採檢法: 張開嘴巴一抹,敏感度Sensitivity從79%到83%不等,採檢出來的病毒濃度也只比唾液高一點而已。口咽跟唾液一樣,症狀超過一週後採檢的敏感度也會漸漸下降。  4.鼻腔採檢法: 不管是鼻孔前端(進鼻孔1-3公分,輕柔旋轉幾秒)或深入中鼻甲(如果你想做鼻咽篩檢卻沒有插到底又讓病人很痛很敏感的話),都可以達到差不多的程度,敏感度Sensitivity約可以達到78.6-87.1%。  有幾篇使用相同抗原篩檢工具的研究,可以發現採檢位置若只在鼻前庭(鼻孔1-3公分處),其敏感度Sensitivity也會比起篩檢鼻咽有顯著的下降。  5.混合方法: 如果只採到鼻腔的檢體,加上唾液的檢體,兩個混在一起下去驗,可以得到跟鼻咽差不多的好結果。


我參考了近期幾篇研究,沒有任何一個篩檢位置可以百分之百涵蓋所有的病人,目前現有的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重點:

1. 鼻咽採檢法
目前最強最準的檢查,雖然各篇研究對於敏感度Sensitivity分析從84.8%到98%都有,不管是普篩陽性率、已確診個案的再確認,其敏感度在很多研究都是最佳,甚至可以拿來當作評估其他採檢位置的比較標準。

有研究提到鼻咽的作法是採檢棉棒插入鼻咽處,輕柔旋轉10-15秒,這樣可以達到非常良好的病毒濃度。鼻咽採檢出來的Ct值也是所有檢查當中最低的(病毒濃度最高),不管是有無症狀、症狀開始後一週內或一週後,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結果。

2. 唾液採檢法
因為採檢方法多,目前雖然有多篇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不下鼻咽」,但敏感度Sensitivity從75%到94%不等,有著非常廣大的差距。病人唾液的採檢方法成了關鍵因子,如果只是隨便吐吐口水,大概75%左右、如果用喉嚨深處2ml漱口後吐出,則可以上升到85%左右。

目前有篇研究建議病人從上倒吸鼻涕、從下清出深痰後再由檢體盒收集後,幾乎都可以達到甚至勝過鼻咽,上升到95%左右。但唾液檢體的Ct值也都是各樣採檢區域最高的(病毒濃度最低),然而在有症狀一週後,用唾液的敏感度會大幅降低。

有趣的是,在小孩與青少年的唾液病毒濃度跟鼻咽都差不多,跟成人的表現明顯不同;對於難以取得檢體的青少年或小孩,唾液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式。

3. 口咽喉採檢法
張開嘴巴一抹,敏感度Sensitivity從68%到83%不等,而陽性預測值甚至低到75%,採檢出來的病毒濃度也只比唾液高一點而已。口咽跟唾液一樣,症狀超過一週後採檢的敏感度也會漸漸下降。

4.鼻腔採檢法
不管是鼻孔前端(進鼻孔1-3公分,輕柔旋轉幾秒)或深入中鼻甲(如果你想做鼻咽篩檢卻沒有插到底又讓病人很痛很敏感的話),都可以達到差不多的程度,敏感度Sensitivity約可以達到78.6-87.1%

有幾篇使用相同抗原篩檢工具的研究,可以發現採檢位置若只在鼻前庭(鼻孔1-3公分處),其敏感度Sensitivity也會比起篩檢鼻咽有顯著的下降。

5.混合方法
如果只採到鼻腔的檢體,加上唾液或咽喉的檢體,兩個混在一起下去驗,可以得到跟鼻咽差不多的好結果。統合分析顯示可達97%的敏感度與陽性預測值。


綜合目前研究與個人經驗,對新手採檢者的建議?



1. 可以鼻咽就鼻咽採檢  (1) 鼻咽採檢時,建議病人頭部平視,棉棒順著鼻腔底部靠鼻中膈的位置可以盡可能避開鼻中膈彎曲,減少刺激,將棉棒伸進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後,輕柔旋轉幾下再抽出。  (2) 個人經驗上,可以請病人吸氣後閉氣,趁著病人閉氣的時候將棉棒快速推入,可以稍微減少不適感或噴嚏等反射。  2. 當鼻咽採檢遇到困難,可考慮唾液或混合檢體  (1) 如果鼻咽採檢不順,或只採取到鼻腔時,若可以的話再加上唾液可以達到近似鼻咽採檢的敏感度。  (2) 唾液採檢時,建議病人先倒吸鼻涕、喉嚨清痰,再將口水以檢體收集管收集,會得到比較好的準確度。但唾液採集的方便度與敏感度都還沒有辦法取代鼻咽篩檢。


雖然各種採檢方法看起來差不多,但用配對的方式比較以後發現,可以鼻咽採檢就用鼻咽採檢,如果不行的話用其他方法也可以。不過要小心當盛行率夠高、篩檢人數夠多的時候,「相對不夠好」的採檢方式(如只有採檢到鼻腔、只有採檢到唾液),更容易漏掉可能的感染者。

對於症狀不明顯、症狀出現超過一週以上的病人,更需要精確的採檢,才能確保有最佳的敏感度。不然有時候一來一往之下,口水、鼻腔的敏感度與標準鼻咽採檢的敏感度差距了10%以上,那感染者被放到社區後造成的影響可就無法評估了。(也可能都是輕症或無傳染力?)

1. 可以鼻咽就鼻咽採檢

(1) 鼻咽採檢時,建議病人頭部平視,棉棒順著鼻腔底部靠鼻中膈的位置可以盡可能避開鼻中膈彎曲,減少刺激,將棉棒伸進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後,輕柔旋轉幾下再抽出。

(2) 個人經驗上,可以請病人吸氣後閉氣,趁著病人閉氣的時候將棉棒快速推入,可以稍微減少不適感或噴嚏等反射。

2. 當鼻咽採檢遇到困難,可考慮唾液或混合檢體

(1) 如果鼻咽採檢不順,或只採取到鼻腔時,若可以的話再加上唾液可以達到近似鼻咽採檢的敏感度。

(2) 唾液採檢時,建議病人先倒吸鼻涕、喉嚨清痰,再將口水以檢體收集管收集,會得到比較好的準確度。但唾液採集的方便度與敏感度都還沒有辦法取代鼻咽篩檢。


參考文獻與30秒速讀註解


1. The Sensitivity and Costs of Testing for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Saliva Versus Nasopharyngeal Swabs Ann Intern Med . 2021 Apr;174(4):501-510. doi: 10.7326/M20-6569. Q1IF: 21.317
37篇研究(最後收錄研究到2020.11月)比較唾液檢體與鼻咽檢體,對於已經確診COVID-19的病人, 唾液檢體的敏感度略高於鼻咽的敏感度,但沒有達到顯著效益;對於沒有確診過COVID-19的病人,唾液檢體的敏感度略低於鼻咽的敏感度,但沒有達到顯著效益。次群體分析發現每10萬人且疾病盛行率1%的話,鼻咽檢體可以多診斷79人。
2. Performance of Saliva, Oropharyngeal Swabs, and Nasal Swabs for SARS-CoV-2 Molecular Det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Microbiol . 2021 Apr 20;59(5):e02881-20. doi: 10.1128/JCM.02881-20. Print 2021 Apr 20. Q1IF: 5.897
統合分析(最後收錄研究到2020.10月),綜合研究唾液(25篇研究)、鼻腔檢體(11篇研究)、口咽喉檢體(6篇研究)、混合鼻腔與口咽喉檢體(4篇研究)與標準的鼻咽檢體的陽性率之比較。唾液腺約是88%比起鼻咽94%,有趣的是論文有引導病人倒吸鼻涕清喉嚨的研究會比沒有這樣指示的研究更高(94%>86%);口咽喉約是84%比起鼻咽88%;鼻腔則是82%比起鼻咽98%,鼻腔不管是前端的鼻部或是比較深入的中鼻甲差異並不大;若是合併口咽喉與鼻腔的檢體,可以達到跟鼻咽一樣的97%。
3. Comparison of Saliva and Nasopharyngeal Swab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for Detection of SARS-CoV-2: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Intern Med . 2021 Mar 1;181(3):353-360.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0.8876. Q1IF: 18.652
統合分析(最後收錄研究到2020.8月),共16篇PCR研究發現唾液檢體的敏感度sensitivity約83.2%,特異性Specificity 99.2%;而鼻咽檢體的敏感度sensitivity約84.8%,特異性Specificity 98.9%。
4. Evaluation of Specimen Types and Saliva Stabilization Solutions for SARS-CoV-2 Testing J Clin Microbiol . 2021 Apr 20;59(5):e01418-20. doi: 10.1128/JCM.01418-20. Print 2021 Apr 20. Q1IF: 5.897
總共463個病人在紐約的採檢站採檢,同時使用鼻咽採檢(插入鼻咽處,輕柔旋轉10-15秒)、鼻腔採檢(伸進鼻孔2-3公分,輕柔旋轉幾秒)以及口水收集(不吃喝東西30分鐘後,非用咳嗽的方式自己輕吐口水到採檢管)。敏感度最高的是鼻咽97.9%,而鼻腔與口水皆是87.1%。比較差但還可以接受,不過若用混合檢體,把鼻腔+口水一起下去做測試,敏感度可以高達94.6%。唾液的檢體測出來的Ct值比另外兩個高。
5. Sensitivity of the Molecular Test in Saliva for Detection of COVID-19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Conditions Front Pediatr . 2021 Apr 12;9:642781. doi: 10.3389/fped.2021.642781. eCollection 2021. Q1IF: 2.634
156個5-18歲的兒童,比較使用唾液或是鼻咽/口咽採檢的方式去做RT-PCR在敏感度Sensitivity的差別。若以鼻咽/ 口咽為基準,唾液的敏感度sensitivity有82.3% (95% CI 56.6–96.2),而特異性有95.6% (95% CI 90.8–98.4)。對於成人的病人而言,唾液的病毒量常比鼻咽/口咽採檢還要低,但在小孩或青少年當中,唾液有著不下於鼻咽/口咽的病毒量。但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可以看到採集兒童到足夠檢驗的唾液其實也是個很大的問題。研究顯示,不管是唾液、口咽、鼻咽的採檢,都無法百分之百的涵蓋所有確診病人;唾液的採集的方便性與敏感度都還不能取代傳統的鼻咽/口咽採檢。
6.Comparison of Throat Washings, Nasopharyngeal Swabs and Oropharyngeal Swabs for Detection of SARS-CoV-2 Viruses . 2021 Apr 10;13(4):653. doi: 10.3390/v13040653. Q2IF: 3.816
34個確診SARS-CoV-2的成人,分別採用唾液、喉嚨漱口水(10ml N/S漱口5-10秒)、鼻咽採檢、口咽採檢來做RT-qPCR。採檢分離出來的病毒濃度依序是:鼻咽採檢>喉嚨漱口水>口咽採檢>唾液;而敏感度Sensitivity分析分別是喉嚨漱口水(85%)、鼻咽採檢(85%)、口咽採檢(79%)、唾液(75%)。可以用鼻咽就用鼻咽,但若不行的話,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不會差異太多。
7. Performance of Saliva Samples for COVID-19 Diagnosis by Using the Allplex TM 2019-nCoV Assay Kit Front Med (Lausanne) . 2021 Feb 24;8:617399. doi: 10.3389/fmed.2021.617399. eCollection 2021. Q1IF: 3.9
112個16-78歲,有著疑似COVID-19症狀的病人(頭痛46.8%、肌肉痠痛32.4%、咳嗽27%、發燒18%、嗅覺或味覺喪失12%),分別使用傳統鼻咽採檢、鼻內(中鼻甲)採檢、唾液腺採檢三種方法。112個病人最後共56個確診,鼻咽採檢的診斷率是96.4%,大於口水採檢的85.7%與中鼻甲採檢的78.6%。根據研究,在症狀發生一周內採檢的病人,使用唾液的敏感性sensitivity只比鼻咽差6%;然而一但症狀發生兩週,唾液的敏感性sensitivity會差到20%。另外唾液PCR結果產生的Ct值都比其他兩種高,推測可能是濃度較低的關係。
8. Equivalent SARS-CoV-2 viral loads by PCR between nasopharyngeal swab and saliva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Sci Rep . 2021 Feb 24;11(1):4500. doi: 10.1038/s41598-021-84059-2. Q1IF: 3.998
42個年齡在27-93歲的確診COVID-19的病人在症狀發生1-12天內(平均6天),分別採檢鼻咽檢體與唾液檢體來做病毒濃度分析比較。鼻咽檢體抓出了81%的病人,而唾液檢體抓出了90%的病人。鼻咽的平均Ct值是27.4,跟唾液的28.9沒有顯著差異。但論文沒有說明如何採取鼻咽檢體。
9. Saliva is more sensitive than nasopharyngeal or nasal swabs for diagnosis of asymptomatic and mild COVID-19 infection Sci Rep . 2021 Feb 4;11(1):3134. doi: 10.1038/s41598-021-82787-z. Q1IF: 3.998
200個28-37歲的成人,分別使用鼻腔採檢(伸進鼻孔1cm,輕柔旋轉3下)、唾液(清喉嚨與鼻咽分泌物後,吐出2ml)與鼻咽。對於第一次就有檢體陽性的個案,每間隔2-3天就會採檢一次來辨別濃度,最高三次。以診斷陽性率而言,唾液(62%)大於鼻咽(44.5%)大於鼻腔(37.7%)。這個數據跟其他研究有點差距,個人推測可能鼻咽的採檢狀況不如預期,以及唾液的收集方式不同所致。
10. Performance of Oropharyngeal Swab Testing Compared With Nasopharyngeal Swab Testing for Diagnosi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United States, January 2020-February 2020 Clin Infect Dis . 2021 Feb 1;72(3):403-410. doi: 10.1093/cid/ciaa759. Q1IF: 8.313
146個病人同時採檢鼻咽檢體與口咽檢體,不管是陽性與陰性的結果,有高達95.2%的一致性。在症狀發生的一週內,敏感性Sensitivity比起來,鼻咽有著88%,而口咽喉嚨有著84%。但在症狀發生的一週後的檢體,鼻咽的敏感性在這個實驗100%,而口咽則降低到71.4%。不管何時的檢體,鼻咽的Ct值都較低,顯示採檢的病毒濃度較高。
11.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ampling approaches for SARS-CoV-2 RT-PCR tes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 2021 Apr 12;S1473-3099(21)00146-8. doi: 10.1016/S1473-3099(21)00146-8. Q1IF: 25.071
23篇研究收錄7973個病人共16762份呼吸道檢體樣本的統合分析研究(最後收錄到2020年11月16日)。以敏感度分析(所有患病的人當中,被正確檢測出陽性的機率),鼻咽採檢作為標準的話,同時做鼻腔與咽喉的採檢可達到97%,至於唾液僅能達到85%、鼻腔86%,而咽喉僅有68%。以陽性預測值分析(所有篩檢陽性的人當中,且真的有得病的機率),同時做鼻腔與咽喉的採檢可達到97%、鼻腔96%、唾液93%,而咽喉僅有75%。這篇分析採取的研究當中,發現不管是醫療工作者採檢、自我採檢鼻腔加上咽喉或是單純鼻腔,都有著相近的成效。

同場加映(非PCR,但跟採檢位置不同造成敏感度顯著差異)
12. 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terior nasal collection for the SARS-CoV-2 antigen test: a prospective study Sci Rep . 2021 May 18;11(1):10519. doi: 10.1038/s41598-021-90026-8. Q1IF: 3.998
13. The evaluation of a newly developed antigen test (QuickNavi™-COVID19 Ag) for SARS-CoV-2: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Japan J Infect Chemother . 2021 Jun;27(6):890-894. doi: 10.1016/j.jiac.2021.02.029. Epub 2021 Mar 4. Q4IF: 1.722






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關於洗鼻你一定要知道的事情(上):鼻竇炎過敏好難受,鼻沖洗洗鼻子到底有沒有用?


作者:劉承信醫師(
Cheng Hsin Liu, MD


就像洗頭洗澡一樣,我們人自古以來就懂得用水來洗淨身上的污穢來達到清潔。然而當談到「鼻沖洗」或「洗鼻子」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可能是過往被水嗆到的不舒服感。到底該不該洗鼻子呢?洗鼻子是要洗去鼻子裡的髒污嗎?洗鼻子會很危險嗎?到底要怎麼洗鼻子呢?  先說結論:洗鼻子雖然有些不舒服,但經過練習與習慣後的接受度其實很高,在規律長期的清洗下,對於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感冒與鼻子手術後都可以顯著減少鼻子的症狀,是天然又低風險的輔助治療方式,值得大家一起來了解!


就像洗頭洗澡一樣,我們人自古以來就懂得用水來洗淨身上的污穢來達到清潔。然而當談到「鼻沖洗」或「洗鼻子」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可能是過往被水嗆到的不舒服感。到底該不該洗鼻子呢?洗鼻子是要洗去鼻子裡的髒污嗎?洗鼻子會很危險嗎?到底要怎麼洗鼻子呢?

先說結論:洗鼻子雖然有些不舒服,但經過練習與習慣後的接受度其實很高,在規律長期的清洗下,對於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感冒與鼻子手術後都可以顯著減少鼻子的症狀,是天然又低風險的輔助治療方式,值得大家一起來了解!

洗鼻子的文章與教學已經很多,預計會分成兩個部分跟大家介紹
1. 為什麼要洗鼻子?洗鼻子到底有沒有用?
2. 洗鼻子到底該要怎麼洗?最齊全的介紹在這裡

正常鼻子每天已有1公升的黏液幫我們的鼻子自動清潔



病毒感冒、過敏鼻炎、鼻竇發炎或是手術後的血塊分泌物,造成整個鼻黏膜清除效率降低,這時候就可以透過外來的生理食鹽水鼻沖洗/洗鼻子,來加強原本功能。


鼻內的粘膜跟一般呼吸道的粘膜一樣,都是偽複層纖毛柱狀上皮 (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有小小的纖毛擺動可以排出髒污;另外又多了分泌鼻黏液保護粘膜的杯狀細胞(Globet Cell)

杯狀細胞與纖毛細胞共同分泌兩層液態保護層(Gel layer and Sol layer)在鼻黏膜上,再加上纖毛擺動,可以過濾排除0.5微米(μm)的小髒污每10-15分鐘基本上就會更新一次保護層,鼻子根本是效率良好的空氣清淨機呀!

但若因為病毒感冒、過敏鼻炎、鼻竇發炎或是手術後的血塊分泌物,造成整個鼻黏膜清除效率降低,這時候就可以透過外來的生理食鹽水鼻沖洗/洗鼻子,來加強原本功能。

以下幫大家瀏覽了近幾年的重要研究、論文發表與臨床指引加上自身的經驗,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洗鼻的重要性與方法。


小朋友每天過敏打噴嚏,過敏性鼻炎洗鼻子有用嗎?



根據這幾年比較新的研究顯示,一不管成人或小孩,洗鼻子比起沒洗鼻子,四周後病人自覺症狀有改善,四周到三個月時症狀仍持續改善。如果一開始已經有在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抗組織胺的話,有沒有洗鼻子其實症狀嚴重度的效果並不顯著。  不管是極低量洗(5ml/nostril per application)、低量洗(5-60ml/nostril per application)、高量洗(>60ml/nostril per application)在四周的使用後都有效過,在四周後到六個月內反而高量洗效果不顯著。不管是使用等張食鹽水或高張食鹽水都有效果,但高張效果可能較好。


過敏性鼻炎與非過敏性鼻炎,無論是基因、免疫功能、自律神經與環境因素(空氣污染、花粉塵瞞、冷熱溫差)都可能會造成鼻塞過敏,大大的降低生活品質。除了最主要的三大症狀: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另外還會合併有眼睛癢、黑眼圈、嗅覺降低、頭暈目眩等症狀

常見的治療與預防可以靠「預防、環境、營養」生活調整、抗組織胺或口服去充血劑等口服藥,以及方便好用的鼻噴劑(類固醇、抗組織胺)。而生理食鹽水的洗鼻子或鼻沖洗,則是天然有效又方便的好方法唷

根據這幾年比較新的研究顯示,一不管成人或小孩,洗鼻子比起沒洗鼻子,四周後病人自覺症狀有改善,四周到三個月時症狀仍持續改善。如果一開始已經有在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抗組織胺的話,有沒有洗鼻子其實症狀嚴重度的效果並不顯著。

不管是極低量洗(5ml/nostril per application)、低量洗(5-60ml/nostril per application)、高量洗(>60ml/nostril per application)在四周的使用後都有效過,在四周後到六個月內反而高量洗效果不顯著。不管是使用等張食鹽水或高張食鹽水都有效果,但高張效果可能較好。


感冒鼻竇炎黃鼻涕好難受,洗鼻子會有幫助嗎?



1. 小孩與成人的感冒、急性病毒性鼻竇炎:可以改善症狀,可以使用2. 成人的急性病毒後鼻竇炎:理論上有效,但沒有特別建議3. 成人的細菌性鼻竇炎:資料不足,沒有特別建議4. 小孩與成人的慢性鼻竇炎:有效,建議使用!5. 針對鼻及鼻竇手術後:有效,建議使用


鼻竇炎,就是影響鼻腔同時也影響鼻竇的感染,常見有上頷竇(87%)、篩竇(65%)、蝶竇(39%)、額竇(32%)。最主要是鼻塞腫脹、濃稠鼻涕、臉頰與上牙齦悶脹;另外也有可能有發燒、無力、頭痛、聞味困難、咳嗽與耳悶、咳嗽等症狀。

治療的方式有生活調整如適度補充水分、增加空氣濕度、遠離過敏原、避免吸菸與二手菸,都是最基本的防禦原則。另外除了藥物以外,鼻沖洗或洗鼻針對不同的診斷與年齡,會有著不同的建議唷

1. 小孩與成人的感冒、急性病毒性鼻竇炎可以改善症狀,可以使用

感冒時使用食鹽水沖洗鼻腔,可以減少鼻分泌物的產生與鼻塞的感受,對於之後抗組織胺等藥物的使用可以更減少。雖然沖洗後偶爾有鼻子輕微出血、耳朵有悶塞感等症狀,但相對於帶來的好處,對於可以接受的病人,洗鼻子是個可以參考的治療選項。

另外根據2020年針對嬰幼兒的研究,沖洗鼻子對於鼻子症狀有明顯改善,但對於其他感冒的呼吸道症狀沒有幫助,不過可以減少之後演變成嚴重鼻竇炎的機會。

2. 成人的急性病毒後鼻竇炎:理論上有效,但沒有特別建議

使用較高水量(250ml)的溫鹽水沖洗可以減少黃鼻涕與鼻涕倒流;有些研究則顯示經過六週後也沒有比較改善,理論上有效但沒有特別建議使用。

3. 成人的細菌性鼻竇炎:資料不足,沒有特別建議

有研究顯示比較高張水噴霧、等張食鹽水噴霧,與不噴霧狀況下治療後,三組在治療的症狀改善與病程長短並沒有顯著差異,所以沒有特別建議要沖洗。

4. 小孩與成人的慢性鼻竇炎:有效,建議使用!

大多數的研究有正面效益,沖洗時間3-12個月會比起3個月內的沖洗更有效果;不管有沒有鼻息肉,在經過一個月的沖洗對於症狀改善都有幫助。根據研究,副作用不顯著以外,有三分之二的小孩可以接受。

5. 針對鼻及鼻竇手術後:有效,建議使用

目前的研究都已經稍微過時,但仍然建議可以用較高水量的等張生理食鹽水,在術後24-48小時後即可進行鼻沖洗洗鼻


洗鼻子對於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感冒與鼻子手術後都可以顯著減少鼻子的症狀


生理食鹽水的鼻部沖洗廣泛使用在鼻竇炎、過敏性鼻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是鼻腔手術後。對於鼻竇炎或鼻部手術後傷口,每日高濃度生理食鹽水沖洗(>150ml),經過3個月可以減緩症狀;對過敏性鼻炎,少部分研究顯示連續沖洗四周以上會有症狀的改善。

洗鼻子雖然有些不舒服,但經過練習與習慣後的接受度其實很高,在規律長期的清洗下,對於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感冒與鼻子手術後都可以顯著減少鼻子的症狀,是天然又低風險的輔助治療方式,值得大家一起來嘗試!

但到底該要怎麼洗呢?我們繼續看下去!


參考文獻


1.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 2020 Feb 20;58(Suppl S29):1-464.  Q1 IF: 3.019
2.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aediatr Respir Rev . 2020 Nov;36:151-158.   Q1 IF: 2.716
3. Effectiveness of Hypertonic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for Alleviating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Med . 2019 Jan 9;8(1):64.   Q1  IF: 3.303
4. Saline irrigation for allergic rhin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 2018 Jun 22;6(6):CD012597.   Q1  IF: 7.89
5. Nasal saline irrigation: a clinical update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 2019 May;9 Q1 IF: 2.611
6. Saline irrigation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 2016 Apr 26  Q1 IF: 7.89
7.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King D, Mitchell B, Williams CP, Spurling GK.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Apr 20;(4):CD006821.   Q1  IF: 7.89
8. Squeeze bottle versus syringe nasal saline irrigation for 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hinology . 2020 Oct 1;58(5):460-464.  Q1  IF: 3.019
9. Budesonide vs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in Allergic Rhiniti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 2020 Jun;162(6):979-984  Q2  IF: 2.341
10. Effects of self-prepared hypertonic nasal saline irrigation in allergic rhin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sian Pac J Allergy Immunol . 2020 Sep;38(3):200-207.  Q4  IF: 1.247
11. Evaluation of patient nasal saline irrigation practices following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 2018 Jan;8(1):32-40. Q1 IF: 2.611
12. The effects of nasal irrigation with various solutions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Laryngol Otol . 2018 Aug;132(8):673-679. Q4 IF: 1.098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太恐怖!明明沒有看到帥哥美女,怎麼也突然噴鼻血了!!


作者:劉承信醫師(Cheng Hsin Liu, MD


流鼻血讓人驚恐、有時候甚至會無法抑止,流了一整個水桶


兵荒馬亂的急診室內,只見老張穿著染血汗衫,呆若木雞的捧著臉盆,臉色慘白。藍色的塑膠臉盆,底部是龍鳳共舞的圖案,卻早已被紅裡帶黑的血水血塊遮蓋而過。滿散而出的染血衛生紙一大坨蓋著老張的鼻子,有的塞在領口,有的丟在臉盆,沒有一張不被污染血跡的。

哪會按呢......哪會按呢......
   /Ná ē án-ne......Ná ē án-ne....../
(⋯⋯怎麼會這樣⋯⋯)」焦急的張太太在旁邊直跺腳,卻不知怎麼辦才好。

阮只是頭拄仔食飽欲去行行的爾⋯⋯
   /Guán tsí-sī thâu-tú-á tsia̍h-pá beh khì kiânn kiânn--ê niā....../
(我們只是剛吃飽要去走走而已啊⋯⋯)」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血的張太太急得快昏過去。

兵荒馬亂的急診室內,緊張驚慌失措擔憂的流鼻血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流鼻血原因很多,三大方向報你知



1. 外傷性原因:包含過敏、打噴嚏、撞到、摳到、打到、太乾等任何讓粘膜破損的狀況,都可能導致流鼻血的發生,這是最常見的狀況,也是最容易解決的。  2. 全身性原因:包含火氣大、血壓高、血小板或凝血功能不好,透過理學檢查與血液檢查可以略知端倪。  3. 血管與腫瘤異常:舉凡血管增生、血管浮出、長腫瘤、鼻息肉等問題,都可能會造成流鼻血。這個項目也是我們在面對流鼻血的狀況時最不能掉以輕心且需要詳細檢查的部分。


流鼻血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電視上打架的青少年、日本JUMP漫畫的戰鬥場面、或是漫畫誇張的描述看到帥哥美女噴鼻血的場面。但真的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時,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仍然是充滿擔憂與害怕的。

整體而言,至少60%以上的人在一生中會碰到流鼻血,其中又以老人與小孩子居多。流鼻血其實是個「症狀表現」,受到多重因素或疾病的影響,像是血管瘤、外傷、血管擴張症、慢性腎病變、鼻咽癌、使用藥物或是大蒜、銀杏、人參 ,也可能是因為遺傳疾病造成的影響。

在跟病人解釋時,撇開生硬的教科書內容,我更習慣用三大方向來跟每個受流鼻血所苦的人,解釋我檢查的方向:

1. 外傷性原因:包含過敏、打噴嚏、撞到、摳到、打到、太乾等任何讓粘膜破損的狀況,都可能導致流鼻血的發生,這是最常見的狀況,也是最容易解決的。

2. 全身性原因:包含火氣大、血壓高、血小板或凝血功能不好,透過理學檢查與血液檢查可以略知端倪。

3. 血管與腫瘤異常:舉凡血管增生、血管浮出、長腫瘤、鼻息肉等問題,都可能會造成流鼻血。這個項目也是我們在面對流鼻血的狀況時最不能掉以輕心且需要詳細檢查的部分。


小小鼻子卻有豐富的血管供應,最常出現的位置在前端



最容易流鼻血的地方則是圖片當中鼻中隔前端圈起來,血管匯聚的區域,稱作Kiesselbach's Plexus,又叫Little's Area(小地方)。這邊的血管又多又淺又密集,也最容易受傷之處。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流鼻血時,衛生紙捲一捲塞進鼻孔一壓就止血了。


我們可以稍微了解一下鼻子血管分布的狀態,幫助我們可以理解出血的原因與治療方式。鼻子的血管供應非常豐沛,從外頸動脈(External Carotid Artery)與內頸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都分出不少血管交纏圍繞整個鼻子的內外。

而最容易流鼻血的地方則是圖片當中鼻中隔前端圈起來,血管匯聚的區域,稱作Kiesselbach's Plexus,又叫Little's Area(小地方)。這邊的血管又多又淺又密集,也最容易受傷之處。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流鼻血時,衛生紙捲一捲塞進鼻孔一壓就止血了。

當然,鼻子內還有其他地方,像是下鼻甲後端的靜脈叢聚之處,稱作Woodruff's Region;或是因為血管異常、長腫瘤或息肉而有的新生血管供應,都也是可能出血的地方。


止血DIY 謹記「填塞、指捏、低頭、口呼吸」



1. 填塞:將乾淨的衛生紙捲成細長條,塞入出血的鼻孔當中  2. 指捏:用手指捏著「整個鼻子」特別是兩側鼻孔,加壓止血10分鐘  3. 低頭:為了避免鼻血流入呼吸道造成嗆咳,其實應該低頭較安全。  4. 口呼吸:因為捏著鼻子,可以用口呼吸,也可以減少流入呼吸道的風險。


雖然鼻子的血管這麼豐富,但一半以上的出血都還是在鼻子前端為主。在前端出血的壞處是一下子無預警的滴下來,會造成很大的震撼效果,也會污損衣物;好處則是,這樣的出血多半都可以自行止血。

這時候,我們可以有以下做法:

1. 填塞:將乾淨的衛生紙捲成細長條,塞入出血的鼻孔當中

2. 指捏:用手指捏著「整個鼻子」特別是兩側鼻孔,加壓止血10分鐘

3. 低頭:為了避免鼻血流入呼吸道造成嗆咳,其實應該低頭較安全。

4. 口呼吸:因為捏著鼻子,可以用口呼吸,也可以減少流入呼吸道的風險。

等到10分鐘後,可以輕輕放開手指觀察是否繼續出血,若還繼續出血的話,可以再重複上述的動作一次。若是還繼續出血的話,就建議前往醫院由專業的醫師協助止血啦~路上


對症下藥!如何治療嚴重或反覆的出血呢?



治療則會依照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程度的介入。通常大多數的病人相對輕微,可以使用止血的藥物、化學燒灼藥物、降血壓的藥物、血管收縮的藥物與塗抹的抗生素藥膏。後續可能合併紗條或止血棉的填塞,但要注意可能的沾黏、肺部缺氧、全身性發炎過敏反應。  若是因為血管浮出較薄而容易反覆出血的病人,可以安排電燒灼,將出血的微血管凝固止血。少部分病人會有非常嚴重或持續地反覆出血,那就要考慮判斷出血位置後,需要住院,並將附近供應的血管根源截斷或栓塞,但效果有限也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


抵達醫院前,可以先回想一下醫師可能會想要了解的問題,通常會涵蓋
「什麼時候開始的呀?最近流幾次了?流血的當下在做什麼呢?」
「哪邊的鼻孔先流的?是先從鼻子還是從嘴巴呢?」
「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呢?鼻塞流膿?耳悶耳鳴?喘不過氣來?時常瘀青?」
「有沒有其他疾病或服用藥物呢?高血壓、心臟病等等?」

藉由上述的問題,加上抽血、鼻鏡或內視鏡的檢視,可以很快地幫助醫師判斷出血的位置、出血的原因,以及該要怎麼處理。

治療則會依照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程度的介入。通常大多數的病人相對輕微,可以使用止血的藥物、化學燒灼藥物、降血壓的藥物、血管收縮的藥物與塗抹的抗生素藥膏。後續可能合併紗條或止血棉的填塞,但要注意可能的沾黏、肺部缺氧、全身性發炎過敏反應。

若是因為血管浮出較薄而容易反覆出血的病人,可以安排電燒灼,將出血的微血管凝固止血。少部分病人會有非常嚴重或持續地反覆出血,那就要考慮判斷出血位置後,需要住院,並將附近供應的血管根源截斷或栓塞,但效果有限也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


因為血管浮出較薄而容易反覆出血的病人,可以安排電燒灼,將出血的微血管凝固止血


預防再出血,從飲食與生活健康著手


穩定控制血壓、補充適當的營養、暫時停止大蒜銀杏或人參等營養品的補充、充足的睡眠、遠離過敏原,以及不要過度刺激鼻子(挖鼻孔、大力擤鼻涕等等),並且找醫師評估是否要調整現有藥物。  止血填塞或手術後,更需要注意不可以過度出力、不可以吃刺激的食物、盡量不要碰菸酒,這時候家人可以打蛇隨棍上的要求患者「不要生氣、不要亂看其他帥哥美女」等等,這雖然沒有實證,但總之避免情緒起伏造成血壓飆高



不管治療前或治療後,會不會再出血也需要每個人從生活的根本調整。例如穩定控制血壓、補充適當的營養、暫時停止大蒜銀杏或人參等營養品的補充、充足的睡眠、遠離過敏原,以及不要過度刺激鼻子(挖鼻孔、大力擤鼻涕等等),並且找醫師評估是否要調整現有藥物

止血填塞或手術後,更需要注意不可以過度出力、不可以吃刺激的食物、盡量不要碰菸酒,這時候家人可以打蛇隨棍上的要求患者「不要生氣、不要亂看其他帥哥美女」等等,這雖然沒有實證,但總之避免情緒起伏造成血壓飆高,也是滿合理的。


多方面評估預防與治療,流鼻血不再驚慌


流鼻血是很多人有的共同經歷,也是很多人初遇時會感到驚恐的夢魘,但多數的鼻血其實可以很快處理控制,放鬆心情,掌握文中提到的小原則即可。只要注意生活健康,將流鼻血當作身體的小提醒,透過醫師專業的檢查來排除危險的情況。下次遇到自己或周遭的人流鼻血,相信你不會再驚慌失措。